商周-阿爾瑪與日本情人-立體書(小).jpg

看完書後,突然無意識的哼起王菲的歌:「誰甘心就這樣,彼此無掛也無牽……我們要互相虧欠,要不然憑何懷緬;我們要互相虧欠,我們要藕斷絲連~」

你敢不敢對愛這樣癡狂?

 

為逃離納粹暴政,波蘭女孩阿爾瑪被父母送往美國舊金山依親;為了逃離母親與繼父剝削的羅馬尼亞女孩伊莉莎貝塔,躲藏到雲雀之家隱姓埋名工作,兩個女人會有什麼樣的交集?

《阿爾瑪與日本情人》的故事是從2010年柏克萊郊區的老人安養院雲雀之家開始,而我們其實就和伊琳娜一樣,慢慢認識阿爾瑪……

 成功的藝術家阿爾瑪為什麼臨老選擇供低收入老人居住的養老院?為了遺忘還是回憶?而代表愛與幸福的梔子花和106封信件的寄信者是誰?年輕時的愛戀,在失去後該是什麼樣的狀態?我們能不能也像阿爾瑪一樣忠於自我,承認自己的情緒與感受?阿爾瑪、日本情人一命和既是表哥又是丈夫的納坦尼爾三人,究竟隱藏著什麼真相?而彼此帶給對方的支持,是在生理的層面、情感的層面、還是心靈的層面?

作為一個終身戀者的阿爾瑪說,「自己的宿命是失去最愛的人」,但卻並不因此而凋零,而是一輩子堅持在愛情花園裡默默耕耘,沉醉在愛情夢想裡,擁抱愛的感受。她深信沒人會在意別人的問題,也深信沒說出的痛苦最終將會沖淡,或許經歷過刻骨銘心,才能締造出如此令人動容的祕密愛情吧。養老院裡的老人,看似沒有熱烈的溫度,卻又多不顧一切的像要找回失去的青春愛戀(法國佬),究竟人在渴望愛的時候,是什麼樣的狀態呢?熱烈相愛與失去愛情之後,又是什麼樣的狀態呢?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必須一直愛著某一個人,才能感覺到生命的完整?否則,便是一種殘缺呢?

而充滿創傷的伊琳娜,在養老院裡看似療癒老人卻也療癒自己,養老院裡的每個「住戶」都得面臨各式的老化,一級到四級各有所需,也許與老人長時間相處才能重新理解人生,重新看待自己的過往,和老人聊聊天,聽他們說說話,也許那也是我們的未來。養老院裡的生氣勃勃與死氣沉沉同時並存著,誰說老人只能與病痛和哀傷為伍,或許我們都被這樣的概念框住了,除非自己標籤了自己,否則誰能奈你何。就像書中凱西講的「任何年紀都需要人生目標,那是許多病痛最好的治療。」如果生命只剩下短短的時間了,你要怎麼樣過最後的生活?

故事中的每個角色,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黑暗面,淡淡的不安與孤獨氛圍,究竟是被什麼樣的悲傷給束縛,有著無法對他人提起的過去?

這本書與我最初想像的有點不一樣,從書名來看,以為是本單純愛情小說,讀後發覺又並不完全是,雖然故事中有好幾段不同類型的愛情;緩緩地讀了前面一小段,又以為是關於養老院裡的喜怒哀樂,覺得挺跟上現在長照計畫的腳步;閱讀到最後發覺故事中隱含著一點點懸疑和神祕的元素,讓家族裡的秘密慢慢被掀開,還涉及到許多不常碰觸的話題,包含戰爭、種族歧視(移民者的悲)、安樂死(選擇性死亡)和同性戀者,或許作者企圖打破不同社會階級、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藩籬,藉由尋覓秘密的過往足跡,傳達出故事角色不隨命運擺布的意象。

大家生來都幸福。在路上,我們的生命被弄髒,但是我們可以弄乾淨。

書封是一位著紅衣女子在花叢裡的美麗側身影,很吸引目光或許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花園裡初識日本園藝師傅的幼子福田一命,默默耕耘,糾纏多年的祕密愛戀。

 

《阿爾瑪與日本情人》El Amante Japonés

【新書簡介】

出版第一個月立即攻占西語暢銷書榜Top5

西班牙亞馬遜暢銷書榜現代文學類第10名

超越《列車上的女孩》、梅岡城的故事續集《守望者》

一九三九年,納粹陰影籠罩波蘭,年幼的阿爾瑪被父母送往美國,託付給移民舊金山的叔叔與姑姑。歐洲正值戰火連天,阿爾瑪與叔叔家的日本園丁幼子福田一命初識,從此展開兩人糾纏一生的愛戀。

無人知曉他們倆的戀情正初萌綻放,隨之日軍偷襲珍珠港事變爆發,日裔美人被移居拘留營隔離,阿爾瑪與一命第一次被迫分開。接下來數十年,他倆一再重逢、舊情復燃、相愛、被迫分開。沒人知道他們相愛,直到將近七十年後。

阿爾瑪在人生晚年搬進一家優渥舒適的養老院,並雇用年輕的新移民伊琳娜擔任她的私人秘書與看護。伊琳娜與阿爾瑪的孫子賽斯互相產生好感,將這對年輕人聯繫在一起的還有阿爾瑪奶奶行蹤飄忽的秘密行程、每週固定會收到的典雅黃色大信封,而且奶奶房間內沒有已逝丈夫的相片,每個相框內都是同一個溫柔、俊秀、彷彿神一樣存在的日本男子。

伊琳娜與賽斯決心要找出真相:阿爾瑪與一命如此相愛,為什麼不能在一起?身體健朗的奶奶為何突然心情大變,要搬離家族齊聚一堂的豪宅,住進都是陌生人的養老院?那位大家心知肚明的日本情人從未前來探望過奶奶,卻每週固定寄來溫柔繾綣的書信。賽斯的祖父顯然知道阿爾瑪只愛一命,為什麼他偏偏要娶阿爾瑪,結婚後又縱容阿爾瑪的不倫戀?賽斯懷疑自己是日本情人的孫子,進而向奶奶追問身世,因而牽引出埋藏在家族內的多角畸戀,牽連在這多角關係內的每個人都為他人奉獻出無私的愛,令人心疼落淚。

【作者介紹】

伊莎貝.阿言德(Isabel Allende)是「擁有最廣大讀者群的西語作家」。

在世界文壇與馬奎斯相提並論,人們稱她「穿裙子的馬奎斯」。

1942年生於祕魯首都利馬。幼年父母離異,由祖父母撫養成人。其詩人叔叔於1970年獲選為智利總統,三年後在流血政變中遇刺身亡,伊莎貝被迫隨同丈夫與孩子流亡委內瑞拉。

1982年以魔幻寫實小說《精靈之屋》轟動國際文壇。作品類型多元,涵蓋長篇小說、回憶錄、短篇小說集,包含被稱為「拉美版一千零一夜」的《伊娃露娜的故事》、影視小說《蘇洛》、冒險魔幻長篇《天鷹與神豹的回憶》三部曲。作品被譯成35種語言,聲譽橫跨四大洲。

阿言德承襲拉丁美洲魔幻寫實傳統、又充滿女性意識的寫作特色,使其有「穿裙子的馬奎斯」之美名。在拉丁美洲殖民議題與自我認同的主要議題底下,承襲女性作家一貫的口傳故事的能耐,不以邊緣自居、屢屢碰觸禁忌話題向主流發聲,揉合個人回憶的情色/食膳經典之書《春膳》被多國列為禁書。1992年,阿言德在病榻前陪伴28歲的愛女寶拉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回看人生又一次重大遭遇,阿言德以「給予什麼,就擁有什麼」一語感懷女兒。2004年獲選為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現居美國加州。

日本情人.jpg

arrow
arrow

    Ela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