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名:《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
作者:東山彰良
譯者: 王蘊潔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9/02
語言:繁體中文
今天點播的歌是鳳飛飛的《追夢人》:「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髮,讓它牽引你的夢,不知不覺這城市的歷史,已記取了妳的笑容。紅紅心中藍藍的天,是個生命的開始,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獨眠的日子…..」
一九八四年。那一年,我也十三歲。
讀一本由一個所謂的日本人來描述的台灣曾經歷史,對我來說,除了特別,確實還帶點詭異,因刻劃的是與我們所生所長所生活這片土地關連緊密的人與歷史與時代故事,必須接受台灣讀者的「放大鏡」閱讀挑戰,所以可能也會產生和在地人所知道的「原風景」不盡相同的看法,因為原本只是寫給日本讀者了解台灣舊時代背景的一個故事,不過,無傷大雅,故事仍引起我的「懷舊」情懷,和淡淡的感觸,也感受到作者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親暱情感,或許就是這種魅力,才讓我從《流》讀到了《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吧。
這本書以戒嚴時期的台灣為背景,以外省人為主要族群,除了如此,還橫跨了台灣和美國,雖然是三名(或是四名)青少年成長的(暴力)推理故事,但涉及更多的是愛,有一種難以說明的友情與親情羈絆。三名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有著年少輕狂的生活,常常只為了達成某一目的,就一股腦地往前衝,因為那個年紀,年輕氣盛,不明社會險惡,以為自己什麼都可以,卻因為一場意外,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雖然看似橫跨了台灣和美國,但三個人卻都仍被困在同一個地方,在這場所謂的青春盛宴裡,有著難以癒合的傷口。
家庭環境常和一個人的發展息息相關,在《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裡也能看見這樣的議題,但彷彿更聚焦在父子關係中,三個孩子,三種父子關係,不知道是不是也參雜了作者在青少年階段與父親相處的困境,看似各自不同關係的衝突,卻在每段糾纏不清的關係裡承擔類似的苦楚-「寂寞」,在各自寂寞之中尋求愛(諒解),讀著別人的故事,因著他們的荒謬而感傷。
讀著故事,讀出懷舊的傷感,從小南門的牛肉麵到華西街的蛇肉店、從布袋戲到鬼門開,不復存在的老台北(灣),不該被遺忘的庶民生活,不敢說這些場景是否確實還原了當時屬於台北(灣)的樣貌,但經歷過這箇時期的讀者,我相信應該都會想起一些快遺忘的人事物吧。
「如果說,《流》是光,那我希望這部小說是影。」-東山彰良
▎榮獲日本文壇三座重要獎項肯定!各大媒體絕讚好評!
▎直木賞作家東山彰良繼《流》之後,再度獻上以台灣為舞台的青春成長犯罪小說《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即將在台上市。
【作者簡介】
王震緒,筆名東山彰良,是一位居住在日本的作家與教師,出生於台灣台北市,出版過數本日文小說,曾獲大藪春彥獎和直木獎,也是繼1955年的邱永漢、1968年的陳舜臣後,第三位獲得直木獎的台灣人。
【新書簡介】
一九八四年。那一年,我十三歲。
在暑假即將結束的兩天前。
我們的人生從此完全變了調。
二〇一五年,連續殺人魔「布袋狼」在美國遭到逮捕。「我」注視著底特律荒廢的街道,回想起在台灣度過的少年時代。三十年前,我就認識了「布袋狼」。
一九八四年夏天。小雲剛失去哥哥,和牛肉麵店的阿剛和他的弟弟達達,還有整天打架,卻很有正義感的阿杰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四名少年決定執行一項計畫……
布袋狼到底是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