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派和啤酒的陪伴下,我們進入旅程的最後階段,為了搭機方便,我們選了上野作為最後一晚的停留站。
方便、熱鬧、輕鬆、繁忙和混亂,是我最早對他的印象,其實之前並不那麼喜歡,雖然人氣味十足,卻覺得吵雜;雖然方便,卻覺得混亂,我總是會喜歡帶有點浪漫的人事物,沒有浪漫,沒有想像,不是我想要的。但這回的經驗,讓我對上野稍稍改了觀,除了方便、熱鬧、繁忙和混亂,多了隨性與輕鬆。chill的感覺,一不小心其實會像雜草那樣蔓延。滿滿的叫賣聲和採買的人潮,讓整條商店街充滿了活力與朝氣,我覺得用「精神抖擻」(生命力十足)來形容有一點點適合〜
我們在下午時分抵達煙火氣十足的上野,經過一排排「華燈初上」的居酒屋,看著錯落不齊,擠滿視線的招牌,熱鬧度跟疫情前我們來訪時不相上下。可以在這樣光天化日下,看到已經有人開始酒酣耳熱,覺得有趣。這2天,明擺著是吃吃喝喝買買的行程〜
至飯店check in後,開始我們的行程,至於飯店,除了位置好,跟前兩個住宿環境相比,好像就沒什麼多說的必要了〜
我們的規劃:先採買,再去吃晚餐,再去採買,再去吃消夜,好充實的感覺〜
一直說要吃燒烤的,那就決定是今晚吧,我們被「A5和牛一頭買」的宣傳招牌吸引,決定將戰利品先拿回飯店,就在飯店旁的燒烤店(據說是東京頗夯的燒肉餐廳之一),來一場煙火味十足的晚餐。昏黃的燈光,帶來親密與溫暖的氛圍。
總之「先來杯啤酒」後,再開始點菜〜
不知該怎麼點,就只能點盛合,不僅可以在一份餐點中輕鬆嚐到多種美味,也解決了有選擇障礙的人啊。而上野六丁目店和其他店最不同的特色,應該就是多了一些ホルモン(內臟類)的選項,好比牛的大腸、肝、胃等(aka牛雜),我一直以為日本人是不愛內臟部位的,原來是偏見,我們點了幾樣,覺得特別的口感,都還不錯。滋滋作響的烤爐前,在烤肉香的催化下,覺得挺美味,吃得飽腹。
出了門,發現門口已經出現等待人潮,慶幸來的早。
接續shopping行程去,多慶屋是我們這次的購物點,有沒有比較便宜,沒啥概念,但藥妝、食物,一次買齊,確實便利,不過3棟館,我只逛了1棟,便投降了,決定喊暫停,回飯店暫歇,而partner繼續他的採購行程〜(好的旅伴是不該有這樣的行為的,偏偏這回我有了2次如此的錯誤紀錄,不得不服老,也期待partner體諒)
回到飯店小歇,迷迷糊糊中,聽見partner輕聲開門的聲響,見我醒來,描述著外頭熱鬧的氛圍,詢問著要不要來個消夜場〜
嘿嘿,這可是我們住在上野的目標,怎能錯過,感受在地夜生活的機會呀〜(我就像大人偶爾不在家的小孩,準備小鬼當家囉。)
下了樓,便感受到爆炸多的人潮和嘈雜聲,餐廳和居酒屋燈火通很熱鬧,疲憊的上班族們都還不想回家這樣,夜夜笙歌,杯觥交錯的印象實在深植我心,像個戶外浮華的燈光派對。
只是,燈火通明的居酒屋,該選哪一家呢?
這家沒人,不可以;那家人太多,不行;這家說著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不好;那家,正眼都不瞧我們一眼,不要…(再打妹下去,可就要回飯店吃泡麵了喔)
我們就在阿美橫町裡,走過來晃過去,大部分都高朋滿座,很難下決心要選擇哪一家,突然和大統領的店家掌櫃對到眼,他用眼神彷彿詢問著「要進來嗎?」,我用表情回覆著「好像沒位置吧?」
只見他請一桌已經併桌的客人,挪挪位置,喬出2個座位,我們用著打擾了的眼神,向不同群組的客人點點頭示意,他們面無表情的看著我們。加上我們,小小桌子擠了2組年輕上班族,1組鄰家大哥,加上我們4組人,靠近卻又互不干擾,覺得有趣極了。
想偷偷瞄看其他人都點些什麼做為參考,發現他們幾乎都是酒為主,菜為輔(日本人到居酒屋主要是喝酒、聊天,只會點幾盤下酒菜,大肆聊天)該點些什麼?入境隨俗吧〜
先點了酒,簡單點了一些串燒,烤物,坐在餐桌前等待,食物上桌時,隔壁大哥突然用肢體語言和簡單日文教了我們吃法,嘿嘿〜我們果然融化了他們的武裝。
先吃了口串燒,鹽烤牛胃串,先是卡滋卡滋的脆皮口感,接著香氣在口腔裡蔓延,喃喃自語:「好好吃喔!」有著再續一盤的想法時,突然瞄到另一桌似乎剛下班的年輕人,點了份燉肉,看起來令人垂涎,我和partner眼神達成共識,招來掌櫃也加點了一份,看著眼前的情景,突然覺得好有人情味啊。
熱騰騰的燉肉上桌,果然美味,我們2人都覺得好吃(事後才知道,那是馬的內臟,如果事先知道,應該不會上桌吧)〜幾杯黃湯下肚後,聽著熟客間的對話(雖然聽不懂),整體氣氛讓人感到相當自在,感覺我們就在日劇的場景中。
我發現「食物」真是救贖,乘載著上班族們的繁忙與疲憊,味蕾被豐富、肚子被填飽,生活裡的坑坑洞洞悄然地被撫平,真的是吃飽就沒事了.餐點好吃自然不在話下,不過老實說如今回想起來,記憶最深的倒不是桌上的食物,而是和當地人那麼靠近的氣氛,這城市中無數的居酒屋,餐桌上串起的不僅是美味佳餚,也是一串串同桌的緣分。
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酒味與煙味,偶爾這樣體驗一下當地的風俗民情,是一種特別的經驗〜
一次美好旅行的構築,除了那些必去、必買、必打卡的必外,還有這些途中零碎片刻的拼湊。
旅程的最後一夜,總是會混雜著許多情感,不捨、想家,再加上一點點疲倦(果然是老了),我猜我想說的是,即使是再怎麼世俗的城市,保持一定程度的友善與開放,都能從中發現其城市的深度,上野應該就是這種滿溢日常風景,散發人情味的場域吧!
晚安,上野〜
最後一天的旅程,被一句「沒去上野公園走走?」,而改變了行程規劃(其實也沒什麼規劃啦)〜
不過,其實是因為晴朗的天氣,我是個需要明亮的人,決定去曬曬陽光,所以,在「上野公園」耍廢,是今天的行程。但其實我不知道,上野公園該怎麼玩,因為除了公園,其實還有動物園、博物館、美術館和神社,那麼多的點,如果認真玩,可是很費時的(所以,還得搭機,我們就簡單玩吧)。
遇到神社,不太懂禮數,就敬個禮,說聲謝謝〜
但得在迷你版的「千本鳥居的花園稻荷神社」拍張照,可是很「日本」的氛圍〜
就散步吧,隨性的走走,聽說上野公園裡有一間漂亮的星巴克,要不,在陽光普照、綠意盎然的公園裡,喝杯咖啡吧,這兒可是日本星巴克概念店之一,主題是櫻花限定店,雖然不是櫻花季,但應該美好〜
本來就想喝杯咖啡的,結果,一接近咖啡館,就被給「東京藝大2024藝術祭」吸了目光,耽誤了計畫。
東京藝術大學學園祭「藝祭」-「御輿遊行」:大型的4神/獸非常吸睛,分組扛推著大型御輿遊行,不同組別的學生,也穿著各自設計與御輿相互呼應的「法被」,形成獨特的藝術祭風景。有人敲鑼有人打鼓,用歡呼提升士氣,忍不住停下了腳步,吸收些「青春」的氣息,但其實更吸引我的是,一旁觀看家長的目光,專注滿意的眼神,我們都曾經擁有那樣的神情。
據說位於上野的東京藝術大學,錄取率奇低(聽說比東京大學還難考呦),有幸擠進這道窄門的人個個身懷絕技,所以這所學校也被譽為是孕育「藝術家之卵」的搖籃。
那當然要去感染一下藝術的氣息,然後就一路跟著人潮走,走進了學校,不知不覺又共享了許多美好的時光。
逗留了太長時間,以至於只剩「趕到機場」的行程〜
最後最後,我們在機場吃了碗有名的拉麵,為這回的日本旅行劃下完美句點,是Happy ending〜
我喜歡這張相片↓,讓我想起小時候的戶外教學(我們那時候叫「遠足」)的心情,跟我這趟旅程的心情一樣〜從過去到現在,還要永遠的以後。
想起一本《左京都男子休日》旅遊書上寫著「你的日常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
沒去太遠太夢幻的地方,但帶著滿滿行囊(和記憶),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