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晚上去看了寶島一村,是在好幾個月前就買好的票,雖然和尾牙撞期,但心裡其實早已有了某個程度的答案

                              多早買呢?117日 的場次,去年7月就已經完成取票↓

       因為是場大戲,所以就算是在補上班後的週末疲憊夜晚,還是充滿了看好戲的期待

       舞台序幕拉開,燈光投射在舞台旁的王偉忠先生身上,他以說書人的角色緩緩地道岀開場,從眷村拆除開始倒敘故事,帶領我們進入眷村的故事

      看著布幕後頭挖土機的影子,不知怎麼的卻想起公公家剛搬離開的眷村

        1949年,國共戰爭的失敗,國民政府與近60萬軍民倉皇遷移至台灣,為了安定軍心,政府在各地軍隊駐紮地附近設立眷村,並依照官兵的身分分配房舍,真的,大部份的家庭都只有三、 四坪大。當初這些還是孩子的人們,原以為寶島只是他們暫時停留的地方,心中總懷抱著「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五年成功」的心態,一心一意只想早日回家鄉  

      「寶島一村」是個虛構的名字,卻是許多不同眷村的縮影

       寶島一村描述的故事主要圍繞在三戶人家來發展,舞台上三間並排的屋架,是構成這齣戲的主要景觀住在99號的是個姓楊,修發電機的士官,卻自稱是飛官而騙來老婆的趙漢彬(屈中恆),而趙太是北京有名餐館的大小姐,總是沉浸在過去大陸美好生活的回憶中(郎祖筠飾);住在

98號的則是為了同為飛官愛人而停飛的周寧(宋少卿飾);而在這兩家之間搭了間屋子住的則是腦筋轉的最快的小朱(馮翊綱飾),而朱太是個聽不懂普通話的道地台灣人(萬芳飾)    
         從一開始分配眷舍的那場戲,為了搶宿舍而冒名頂替,不惜改名換姓的場景,就讓我會心一 笑,因為我知道當初為了來台灣而改姓改名的人,真的不在少數,這兒描述的就是很多人的故事,只是有著不同的故事版本〜

         98-1號所描述的本省人與外省人的婚姻,更是許多家庭的寫照,不會說國語的婆婆,不會說閩南語的公公,從一開始聽不懂彼此的語言,到生活一輩子  

         對了,故事中所介紹的公厠,更是一絕,絕對是眷村的獨特味道

         舞台上有幾個場景,是感動我的

         在台灣第一晚的除夕夜,三個男主角站在門外,請熟悉方位的飛官告訴他們老家的方向,三個人往著各自的方向遙想

    而開放大陸探親的那三個場景,是很棒的處理模式,也是讓我很感動的地方

       代替父親回家的兒子,替父親承受了兩代之間不告而別的無奈

       而開心陪伴老公回家的台灣老婆,莫名奇妙的成了二奶,雖然難以承受,但還是包容的稱呼了聲大姐,也大方的當上了二媽

       回家和姊姊重逢,沒法再見著雙親與愛人的苦悶,故事的背後,有著許多的辛酸   

         而那一場父親遺留下來的信件中的文字,應該是這一齣戲最終的希望吧,希望台灣一切平安,希望下一代不再遭受流離顛沛,希望下一代不知道什麼是戰爭

       最後眷村將拆除之前,趙太因為擔心過世的先生找不到「家」而拆下門牌的那一幕,應該讓很多觀眾心酸吧,也應該讓很多眷村出來的孩子們懊惱吧,懊惱當初在眷村拆遷之時,忘了將陪伴他們超過半世紀的一份子留下


      我還想說的是,要給劇中扮演第一代的演員們喝采,每個人在角色的扮演上恰如其分,牽動觀眾的心

      我喜歡郎祖筠所飾演的趙太在憲兵到村內巡邏時所表現的模樣,那一段對話:「你也是一夥的?」「夥什麼夥?我現在一肚子火!」真的很像印象中強勢的外省媽媽

        而屈中恆飾演的趙漢彬,情緒收斂含蓄,很像眷村中很多默默做事的老爸形象,細膩自然〜

        宋少卿所詮釋的飛官,跟他過去的表演方式很不一樣,內心戲不少,應該是令不少觀眾感動

        而馮翊綱和萬芳2人所飾演的這對夫妻,將外省人和本省人一起生活情形貼切的描述,很多好笑的溝通,表現了充滿搶眼的舞台魅力〜

*******************************************************************************************

        走出中山堂,已經接近午夜,我聽見有人輕輕哼著“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我的同胞,還有那年邁白髮的

爹娘

        從排隊領門牌到眷村的拆除回想心中有很多的不捨當然也有一些小小的遺憾

        遺憾的是太多的場景轉換,想要描述的太多,卻也反而少了更多深刻的著力點〜

        劇中戲份過重的大毛,讓整齣戲少了很多眷村味;而過多的串場說明,則讓台下觀眾少了很多內心自我感受的機會〜

         而不捨的則是那流離顛沛的鄉愁,離鄉背井的淒涼,為了毛澤東與蔣介石的自私而承受時代苦難的人們〜

    回家途中看到很多手拿著包子的人,就知道也是剛從寶島一村離開的觀眾〜

    當你咬下劇中主角之一的包子時,你想起的是劇中的那一個角色呢

*************************************************************************************************************

自言自語〜

     進場看表演的人,有老有少,而且應該有不少是真正經歷過眷村生活的人,就像拔拔一樣吧,這部戲的演出對他們來說,感受應該遠超過我,我是所謂的本省人,雖然有些眷村長大的朋友,但卻是在嫁給拔拔後才真正有著一段10年的眷村生活,但已經是改善後的模樣了,很慶幸我們不用再經歷與家人分離的無奈,也不需再經歷戰爭的苦痛

相關文章:再見了眷村;再見了永遠的「一德新村」

arrow
arrow

    Ela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