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二年來,很怕打開電視新聞頻道,因為,很怕聽到那些自以為愛台灣的喧鬧。
其實台灣就是個移民社會,也就是因為如此,多元的文化就是我們的特色,來自各國、各省的飲食習慣,將我們的飲食文化變成一個大熔爐。
我們喜歡外省口味的山東麵食、辣味川菜、也喜歡台灣口味的蚵仔煎和肉圓;我們不會因為省籍不同,政治理念不同就拒吃吧;而喜歡林志玲的人也不會因為他是綠色家庭就排斥她吧,我們還是喜歡她甜甜的笑容、美美的身材吧〜
其實我是一個所謂的道地台灣人,但是我嫁給了所謂的外省第二代,進入了從未接觸的眷村,我喜歡上公公做的「炸肉丸子」,而老公也被我帶入所謂的「台灣人」的生活圈,喜歡上媽媽煮的各式台灣小吃,所以我的台灣情結,是不分本省外省的,而是因為對台灣永遠有濃厚的感情。
台灣特殊的文化發展歷程,使得這個小小島嶼不但有原住民文化、滿族文 化、漢族文化,也有日本文化、荷蘭和西班牙文化,各種的文化混雜,看起來有點雜亂無章,不怎美,卻是我們比其他地方特殊的基礎呀。
我們的歷史文化是一種「美麗的加法」,但是台灣的政治卻是一直在用「醜陋的減法」,其實真的不懂呀,不管是中國或是台灣在這個美麗的島嶼應該一點也不衝突,可以美麗共存的,不是嗎?
可惜政治的粗暴,讓我們小老百姓感受到的,真的是只有心疼與難過。
我很討厭在公公家看電視時,出現我們所謂的國家老大用呲牙咧嘴的表情罵著所謂的「老芋仔」,我會不忍心看到公公的眼神〜(其實有能力的都走 了,政治人物罵的都是十五、六歲就離開自己的爸爸媽媽莫名奇妙被騙來台灣的無辜老人呀〜)。而我也討厭在娘家時,看到對岸領導強權式的文攻武赫我們生長的台灣。
歷經了許多風霜的台灣,應該讓我們更懂感恩與愛吧〜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資源,可以很貧瘠,也可以很豐富。
嘿〜說到哪去了
其實我只是要講最近我們愛上的一家本省人開的上海點心而已,怎麼會把自己搞成像鄭弘儀和李濤的樣子呢〜
還是吃東西吧〜
住在水湳市場附近的人應該會對這家小店不陌生,他是位在水湳市場另外一頭的四平路上的
「上海點心之家」(我們是看數字周刊才知道的〜)
這家點心店就位在四平路上郵局的對面〜
我不是上海人,所以我不知道這兒的口味道不道地,只覺得油豆腐細粉裡,每一種材料都是真材實料,其中豆皮裹著肉末卷切得像大腸段一樣,再加上海苔片、榨菜絲、油豆腐、蔥花。嚐一口有飽滿湯汁的油豆腐,鮮美的湯汁;湯頭清淡,但滋味豐富。油豆腐的鬆軟多汁、豆皮包肉手工丸子般的嚼勁、細粉的彈性以及榨菜的脆口。
早上喝一碗這樣豐盛的湯,真是幸福。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饅頭的親戚:肉包、芝麻包、豆沙包、花捲。
有餡的稱包子,無餡的叫饅頭。價目表很清楚:通通都是15元。
不過沒賣饅頭倒是挺怪的。
近年來『包子』有了許多新的變化,多了時尚的外貌以及花俏的內餡,不過我還是喜歡傳統的包子口味。
恩恩喜歡吃肉包,一口咬下去會噴出肉汁的那種,熱騰騰剛出爐的肉包,要小心不要被燙到,其實份量不是很大,所以恩恩一次可以吃2個〜
肉包咬下去看到好大一個肉丸子,也得小心肉汁往外流出〜
Nicholas喜歡有飽足感的麵食,所以他今天點的是麻醬口味的麵,忘了問他口味如何,不過上次好像也是點麻醬耶,所以應該還不錯吧〜
而這是我每次必點的飯後甜點--豆沙包,麵皮的嚼勁加上紅豆餡綿密,吃起來還有著沙沙的口感,甜而不膩喔。
吃完會有甜甜的幸福感喔〜
*******************************************************************************************************
自言自語〜
小時候,傍晚時,家裡附近都有用山東口音叫賣的外省伯伯,人物裝備都很像,總是騎著有個大箱子的單車沿街叫賣「饅-頭-!包子饅頭!」,箱子上蓋上一條紗布或厚厚的棉被用來保溫,蓋著被子的是白饅頭、甜饅頭和花捲、豆沙包,而沿街叫喊的是溫暖回憶~
現在這樣的畫面極少看見了,因為小時候的伯伯都變成了老爺爺了,不過不管他們在什麼地方,(也許回到了他們出生的地方,也許還留在眷村裡或是新改建的國宅裡),都希望傳統的口味傳承下去,都能留在我們心中,留著暖暖的記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