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前,先說個題外話,使用我的文章沒告知也就算了,但文章出處錯誤,可就令人不開心了~
農曆春節,看似晴朗氣候,空氣中依舊散發微微寒意~
春寒料峭,需要好故事暖心~
大年初二,我們約在「老宅」餐廳,說是老宅,其實已經算是八成重建了吧,從一德洋樓變成一德新村,又從一德新村變成一德洋樓,而舊街這名稱也再不復見~
「一德」,據說對我們來說有2個故事,有關於成長,也有遙遠的祖宗八代因緣(不過就是那麼,一,點,點,關,係,而已…),簡單來說,就是某個識曾相似的城市角落感啦,所以究竟是陰柔的洋樓還是陽剛的眷村,心中各有不同回憶,又何須頻頻回首~
對我來說,重點是來吃飯~
吃了幾餐「年菜」的我,說實話對「中(台)式料理」提不起太大興趣,面對排山倒海而來各種高熱量年菜,還有一吃就停不下的過年零嘴,怎麼「瘦」得了啊,就只想吃點清淡爽口的,而且一直不愛節慶湊熱鬧吃飯,因為通常實際和想像會有落差~
不過「辦桌菜」還是吸引著我前去一探究竟,究竟是想用青春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或是只想倚老賣老~
是該慶幸吧,曾經參與過早年台灣的「辦桌」文化,在廟口、在騎樓,甚至在自家門前,管他有沒有交管還是路證,就大剌剌擺起大圓桌,那種師傅嫻熟的料理手法,現在想起來還是興奮啊,想起路邊蒸籠不斷溢出的熱煙,彷彿就聞到那令人懷念的「古早味」~
就讓我們來瞧瞧,上菜囉~
第一道前菜冷盤「三陽開泰」
冰卷/油雞/素烏魚子,覺得第一道拼盤是重要的,除了要多姿還要多彩,桌上這盤略顯簡單,難道不能取名為「五福臨門」嗎?不要怪我這麼嚴格,我一直愛前菜冷盤這道料理,因為開場秀是重要的,不只可以看出總鋪師的美學,也可以瞧出用心,而且台式的「前菜冷盤」和日式的「先付、向付」,有異曲同工之妙,趣化等候時間的氛圍,上桌的是季節感的小品,或是是餐前酒的配菜,都可以,重要的是讓客人會期待所要登場的料理~
「錦繡如意羹」
上完第一道冷盤後,第二道通常是「海鮮羹」,所以也稱為二路菜,台味十足的古早味,據說這道菜的重點是將扁魚炒出香氣,再加入大白菜、香菇、肉絲、金針菇及筍絲、蝦仁等,其實都不是名貴食材,但豐富配料與濃稠羹湯搭配的滋味,卻深植我心,喝一口滾燙濃稠的羹,好喝的滋味是味蕾中的記憶吧~(只是,醋呢?喝完了,還不見蹤影)
「富貴有餘」
石斑魚,蒸熟後撒上大量蔥絲,淋上熱油後,上桌~
「荷舞龍門慶高昇」
好難想像料理的內容喔,其實就是櫻花蝦米糕,米糕可是辦桌的重頭戲,可是米糕不是就要和紅蟳搭嗎?因為紅蟳融合在米糕中鮮美的滋味,是無可取代的啊,呵呵,當然成本考量優先,近年紅蟳米糕通常以蒲燒鰻或櫻花蝦代替,可是有些東西不是說取代就可以取代的呀~
「綠意盎然長年菜」
據說長年菜是網路票選最不想吃的年菜冠軍,不過我並不討厭,只是沒想到到了餐館卻逃不離他的如影隨形~
「黃金蟲草燉烏雞」
雞湯,是辦桌菜必備,不管是嫁娶或是入厝,因為「雞」與「吉」諧音,有著大吉大利之意,而雞又與台語「家」同為諧音,所以吃雞又有「呷雞起家」的意義,真是無雞不歡的台灣人啊~
「避風塘排骨」
避風塘(炒蟹)是香港有名的料理,上了台桌也不衝突,是混血版台菜~
「清炒水蓮」
「聚寶甜品」冰Q麻糬和奶酪
對了,不能不提的「薄荷檸檬蜜」,看到這一壺上桌時,有點訝異,覺得再忙,小地方還是要注意~
既然以老屋新生來吸引人,那除了建築物本身的歷史故事外,衍生而出的「商品」也要同步表現溫潤的歷史感,並非今天的菜色差,而是以這樣的價位,應該可以更迷人一點,在古老的空間氛圍中,做老菜需要多思考,需要喚醒味蕾~
路上作醮的桌菜,酒樓中的酒家菜,總滿載著酒菜和人情味,反覆咀嚼中也不禁思考起這些食物年代裡的繁華或困苦,也想念起那個人情比食物香的年代風情,
辦桌菜,你想到的會是什麼?
我想起的是宴席過後,家中廚房那滾了又滾的菜尾~
到底什麼是台灣菜呢?
在國外時,來自八方的學生偶爾會相聚吃飯,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烹煮攜帶自己拿手的家鄉食物分享,我們吃著食物想像著那個國家的面貌,那時候的味道,轉化深藏在身體裡的檔案,成為一種味覺記憶與回憶,偶爾鮮烈、有時清爽、或濃郁等味蕾遊歷~
那到底什麼是台灣菜呢?
我記得同學說「青椒炒牛肉」就是台灣菜啊~
【一德洋樓】
地址:台中市文昌東11街14巷1號
電話:04 2233 2959
【當日消費】
*******************************************************************
自言自語~
因為存有某些特殊情感,所以我們算是關注這裡的改造,市府文化局將林懋陽故居修復並將其OT委外經營,業主修復故居建築並加以改造成餐飲茶館、甜點咖啡館與中式喜餅舖及獨立冊惦,一方面保留林懋陽先生故居,一方面也看的出除了商業性外,也想多些書香文化氣質,雖然「眷村」文化,幾乎不剩,不免唏噓,但將其蛻變為一座隱藏於都市塵囂裡的秘境花園,也算美好~
只是~
只是除了建築物本身外,是不是該考量整體美學,簡陋的鐵皮區隔外界,顯得突兀,而緊鄰於一旁的停車場,彷彿也看的出業主有著先試試水溫的意念,很多事情要走得長遠,不只是古蹟保存而已~
我們可以接受在歷史交替的過程中有些東西會消失,但是如果可以用心留存,就會變成這個城市的文化,讓孩子們重新認識了這座城市的過往~
相關文章: